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wzqsyl.com/m/年12月12日,对于许昌人来说意义重大:这一天14时32分,一渠盈盈丹江水从源头滚滚北流,“水头”正式抵达我市。从此,“南水”开始润泽许昌大地,昔日的“干渴之城”逐渐蝶变为碧波潺潺的“北方水城”,更富灵气、品位,人们的生活也因之更加幸福多彩。
南水北调原水的输入,解决了我市地表水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也为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历史机遇。城邑添新韵,丹水润万家。通水五年来,南水北调究竟向许昌供了多少水?这些水给许昌带来了哪些红利?为确保我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水平稳运行,“南水北调人”背后又做了哪些工作?近日,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11月11日,航拍的位于禹州市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附近的景色。
11月11日航拍的位于禹州市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事故闸附近的景色。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年12月正式通水以来,沿线受水省市供水量有效提升,城市河湖生态显著优化,工程所经之处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生态图画。牛书培摄
告别一段历史——
解“隐痛”补短板,“缺水之城”变为“北方水城”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活之基。有着“莲城”美誉的许昌历史上水草丰美,早在宋代就以荷花闻名天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属于许昌的水越来越少,这座历史名城被贴上了“缺水”标签:全国严重缺水的40个城市之一;人均水量仅有全国的1/10,不足全省的1/2。而且,由于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许昌市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了面积达73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区。
“水问题”严重制约着许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缺水与许多重大投资项目失之交臂,为争夺水资源与相邻市连续多年打“夺县争水”之战。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更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夏天自来水供不上,半夜还在街上排着长龙等接水;家属院修蓄水池,晚上接、白天用……年至年,严重干旱造成颍汝总干渠断流,许昌水资源供需形势变得异常严峻,一年多始终处于麦岭地下水单水源供水困难时期。
“对于禹州来说,缺水之痛更是刻骨铭心。尤其是年,颍河濒临干涸,城区居民吃水告急,洗浴中心、宾馆、洗车店等集体关门。”60多岁的王敏霞是禹州市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长,她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带着工人抱着管子到颍河抽水,经过净化后,水质才勉强达标。我曾组织名摄友到水厂参观,目睹严峻的供水形势,很多人当场大哭起来!”
缺水少水,成为许昌发展的最大短板;治水兴水,成为许昌市民的最大期盼。
“南水”的到来,给干涸的许昌大地重新带来了生机。南水北调每年分给许昌2.26亿立方米水,等于一年送来两个大型水库。年12月15日,许昌瑞贝卡水业有限公司周庄水厂开始利用南水北调水源向市区试供水。南水北调原水的输入,解决了我市地表水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实现了全市三水源(南水北调水、北汝河地表水、麦岭地下水)、多水厂应急联调供水。
“正是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禹州人的吃水难题。”王敏霞说,当年由于缺水形势紧迫,原本计划3年建成的禹州市供水有限公司只用了一年时间,年12月20日10时10分,清澈的“南水”开始进入水厂,流入千家万户。借助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禹州利用神垕水厂、文殊水厂、白沙水库实施供水管网延伸工程,解决了困扰禹州多年的饮水安全问题,95%的禹州人如今喝上了甘甜的“南水”。
“绿色的线条代表南水北调主干渠,红色的代表支线管网。”11月18日,许昌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主要负责人指着办公室墙壁上张贴的《许昌市水系图》说,“这些南水北调工程管网看起来就像根根血脉,滋润着许昌大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许昌段全长54千米,许昌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全长约.6千米,全部采用管道输水。全市年分配水量2.26亿立方米,通过4座分水口门向许昌市区、长葛市、襄城县、鄢陵县、禹州市及神垕镇的8座水厂供水。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我市15、16、17、18号分水口门供水工程相继通水,许昌市区、长葛市、禹州市及神垕镇、襄城县、鄢陵县先后用上丹江水,实现了我市市域供水全覆盖,许昌告别了“缺水之痛”。
展开一幅画卷——
河畅湖清水净,水系环绕“点亮”城市眼睛
“你看这里的水多清,赶紧给我拍张照片。”11月19日,东城区鹿鸣湖畔,30多岁的郑州市民聂飞来到许昌看望朋友,在碧波荡漾的鹿鸣湖畔和小鹿、碧水留下了难忘的合影。聂飞眼前的鹿鸣湖,湖面开阔,绿水盈盈,野鸭游弋,美不胜收。行走在如今的许昌,绕不开的是水,映入眼帘的是绿。许昌人告别了昔日河流“龙须沟”“脏臭污”的旧模样,可以“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欢”,很多“老许昌”对河湖水系的巨大变化感到惊诧,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许昌近年来的变化真是大,有些地方就连我这个‘老许昌’都不认识了。”在一次座谈会上,许昌市原副市长白喜臣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而河湖水系的面貌改变,得益于南水北调的生态补水。南水北调水源为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历史机遇。我市抢抓机遇,启动了以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市为引领的三大水利项目,汇引长江、黄河、淮河三江水,投资55.5亿元,对市区河湖水系实施生态治理修复。年5月,受许昌市政府的委托,许昌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组织开展了许昌市南水北调管线向市区河湖分水工程建设工作,主要向建安区辖区内北海、石梁河、灞陵河供水,共铺设管道米,年9月开工建设,年7月实现通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为许昌带来了明显变化。以前许昌市主要使用地表水、地下水,现在南水北调水源成为城市供水的主力水源。很多市民感叹:“烧开的水茶垢没了,还是‘南水’更甘甜、水质好。”在保障群众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富余的生态水则流入我市的北海、芙蓉湖、鹿鸣湖等水系。“市区河湖水系供水管理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供水顺序为先上游后下游、先湖泊后河道。”许昌市河湖水系水源调度中心负责人介绍,在水资源的调度方面,我市遵循“统筹兼顾,精准调度,蓄泄结合,节约水源”的原则,通过多水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水需求。
绿是生机,水是灵气。如今,许昌的城市生态水系更加完善,形成了“多源互补、蓄泄兼筹,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格局。许昌市河湖水系水源调度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心城区水系蓄水以来,浅层地下水位回升3.1米,地下水漏斗区逐步修复。市区空气湿度明显增加,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河道生态功能逐渐恢复。年3月,北迁的18只白天鹅在鹿鸣湖落脚歇息;11月,南迁的36只白天鹅再次栖息“歇脚”鹿鸣湖。依托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许昌曹魏故都水利风景区还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通过不懈努力,如今市区已形成以公里环城河道、5个城市湖泊、4片滨水林海为主体的“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新格局,一个有着“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生态画卷的“新许昌”呈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