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粮食危机来了河南夏粮收购骤减538万吨各 [复制链接]

1#
来源:第一财经8月13日,沪深两市维持弱势震荡格局,沪指盘中多次反复,创业板指六连阴(区间跌幅为8.31%)。截至收盘,沪指涨0.04%,深证成指跌0.13%,创业板指跌0.49%。农业板块今日全线爆发,种植业、养殖业、草甘膦、乡村振兴、生态农业等相关概念板块涨幅居前,神农科技(.SZ)2天2板,登海种业(.SZ)3天2板。国内主粮市场继续升温,全国玉米、大豆收购价周上涨1.7%、0.19%,涨幅较上周放大,各地保障粮食安全的各项政策纷纷出台,农业部今日再发关于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通知。与此同时,央视新闻在昨日节目中批评部分网络大胃王吃播浪费严重的现象,一时间,粮食危机话题成了舆论的焦点。就在昨日,一则“主产区小麦同比减少.3万吨”的信息,让在一线城市上班的冯金玲心中一阵凌乱:粮食真有危机了吗?该信息来源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于8月12日发布的一则“主产区夏粮收购进度”公告。公告称,截至8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7万吨,同比减少.3万吨,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的河南省,夏粮收购总量为.4万吨,同比减少.8万吨。夏粮涨价,农民惜售“公告说的是收购量,不是总产量。”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一位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说,虽然今年的夏粮种植受到疫情和天气双重影响,但河南省的夏粮仍然再获丰收,全省夏粮总产量.75亿斤,比去年还多出了1.67亿斤,再创夏粮产量历史新高。总产量高了,为何夏粮收购量,却同比减少了?来自河南许昌的种粮大户张营,向第一财经解释了其中的奥秘。48岁的张营,是许昌市的一个粮食种植大户,他承包了多亩土地,往年这个时节,粮食一丰收,他就把粮食全部出售了。但今年,粮食虽然也丰收了,但他却没急着把粮食全部售卖。他在等什么呢?一是在等粮食价格的上涨。张营说,今年6月,小麦刚丰收时,价格是1.07元/斤,但现在,价格已经涨到了1.15元/斤。这意味着,张营今年丰收的15万斤小麦,少卖一天,就可能多赚好几千元。另一个让他下定决心继续“待价而沽”的原因是,他身边不少人都在传,因为疫情正在席卷全球,今年的粮食供应可能会紧张,价格可能还会继续涨,这也让张营对后市的粮价有了更多预期。小麦价格为什么会涨?曾在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任职多年的前高级分析师林云(化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小麦价格确实在涨,这也确实是造成今年粮食收购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但上涨的原因,不是因为疫情,而是因为玉米价格的飙涨。林云说,往年,玉米的价格基本保持在元/吨上下,但今年,玉米价格却突然飙涨至元/吨,高峰时期,山东一些玉米深加工企业,更是对外开出了-元/吨的高价,这直接对包括生猪养殖在内的饲料行业产生了影响。“国内的玉米,60%到65%都是作为饲料用的。”林云进一步解释说,玉米、小麦都是富含蛋白质的能量原料,随着玉米的价格飙涨,一些养殖企业、饲料加工企业开始考虑将小麦作为玉米的替代品。“以前,小麦比玉米贵,现在,玉米却比小麦贵。”收购波动并未危及粮食安全河南省粮油对外贸易有限公司就曾在七月底的发布的一则拍卖成交公告中称,在七月下旬的小麦临储拍卖过程中,年至年产的小麦均有成交,成交地点主要在河南的南阳和周口地区的所属库,其中,成交量的90%以上均由河南牧原粮食贸易有限公司买走。河南牧原粮食贸易有限公司的背后,则是以生猪养殖为主业的上市公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SZ)。林云分析称,作为国内知名的生猪养殖企业,牧原公司大批量采购库存小麦的背后,更多应该是从成本角度的考量。毕竟,国内一些地区的玉米现货价格,已经突破1.3元/斤,这个价格甚至比新小麦的收购价还要高出0.2元/斤左右,陈年小麦的拍卖价与玉米相比,则更有价格优势。由此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随着一些生猪养殖、饲料加工企业加大对小麦的采购,处于收购端的小麦价格,也开始逐渐上涨了,这进一步加剧了一些农民的“待价而沽”情绪,不再着急将手中小麦出售,“藏粮于民”在一些地区成为常态。实际上,主产区小麦的收购总量,每年都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以年为例,当年度,全国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9万吨,同比减少.4万吨;到年,全国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则高达.4万吨,同比增加.7万吨。数据变动的背后,一个是小麦价格的波动,另一个,则是产量的变化。但总体上,这种波动并未危及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林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国人的主食主要包括小麦与稻米。“每年,我们的小麦产量在1.25亿吨以上,但每年的消费量,大致在万吨左右。”林云说,实际上,国内每年的小麦产量,是有一部分结余的,但外界之所以一直有“中国三分之一粮食靠进口”的说法,主要是指进口大豆。每年,中国要向海外进口余万吨大豆。“这些大豆,在国内也被列入粮食,但在国外,却是列入油料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粮食就没有危机。“中国一直是一个水土资源比较紧张的国家,”林云说,中国的粮食之所以能自给自足,一个是靠科技,另一个是靠土地肥力。所谓科技,就是对种子的优化,以追求粮食高产为主要目标;所谓肥力,就是大量施用农药、化肥,追求亩产量。但由此带来的后果,却是对土地的竭泽而渔,无法让土地得到休养生息,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下去,最终就可能造成土地荒漠化,最终影响到粮食安全。国新办官方回应粮食危机问题国新办13日举行防汛救灾工作情况发布会,在回应自然灾害风险的增加会不会加重粮食危机问题时,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兼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指出,今年洪涝灾害导致.6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绝收.8千公顷,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地区。他称,通过各项救灾措施,加强种植的管理,通过一些农业技术手段,今年的洪涝灾害对我国粮食安全不会有影响。有记者问,在未来的几周之内,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风险增加,可能会持续到9月份,这些自然灾害风险的增加会不会加重现在的粮食危机?周学文表示,今年洪涝灾害导致.6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绝.8千公顷,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地区。“一共有多个圩子进水,有些圩子进水以前早稻已经收割完了,有些圩子进水以前早稻还没有收割完。我在江西看到,大概1/3都收割完了;安徽抢收的更多一些,因为他们相对受灾晚一点。现在这些受灾的地方正在组织集中排水,前两天我看中央电视台已经报了,正在抢种晚稻,还有的抢种一些经济作物,力争把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少。”周学文说。周学文还称,有一个规律,我们国家往往是大水之年是丰收之年,因为我们国家水资源本来就短缺,丰水年水资源保障条件更好。通过各项救灾措施,加强种植的管理,通过一些农业技术手段,今年的洪涝灾害对我国粮食安全不会有影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