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机构托养日间照料居家上门齐发力, [复制链接]

1#

“轻点指,缓舒指,慢压指,先收大拇指,再伸小拇指……”12月13日,在许昌市魏都区五一路街道办事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乐声响起,10多位老人在工作人员张欣的带领下,一丝不苟地做着手指操。

这是许昌市居家和社区养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仅我市60岁以上老人的人数就高达90万,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8%,“银发许昌”已经到来。

面对群众日益迫切的养老需求,我市以涉险滩、破坚冰的魄力和勇气,结合实际,全面深化改革,有机融合“机构托养、日间照料、居家上门”3种养老服务形式,满足了不同老人多层次、多方位的养老需求,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了居家和社区养老“许昌模式”。

五一路街道办事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赵松霞介绍,该中心是全市首家按照“养老模式”打造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于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入住老人80多人,提供长期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养老等9项为老服务,满足自理、半自理等不同老人个性化养老需求。

“目前,市区已经建成‘三位一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2个,养老服务机构服务半径达到米,步行七八分钟就能找到养老服务机构,形成了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可解决老人日间照料和居家上门养老问题,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魏都区民*局工作人员霍亚涛称。

在推进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过程中,按照“一有七中心”建设标准,许昌市将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作为基本配置嵌入其中,包括休息室、棋牌室等相关养老服务设施。目前,全市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个,其中,87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通过公开招标由安泰养老等专业养老机构负责运营,让老人在社区即可享受到高质量、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在城区养老服务机构“遍地开花”的同时,广大农村敬老院的硬件设施和服务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同步提升。

按照《许昌市农村敬老院综合提升改造三年攻坚计划》要求,自年起,我市计划利用3年时间开展农村敬老院综合提升改造,鼓励、支持各县(市、区)对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养老服务功能较全的养老机构,逐步转型提升为集长期托养、日间照料、居家服务为一体的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满足*府兜底养老对象服务的基础上,面向社会上的所有老人开放。目前,全市已有30所农村敬老院发展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均显著提升。

文化养老,润物无声。在满足老人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许昌市尤其注重满足老人更高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着重发挥各级老年协会在老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方面的作用,吸纳文化、体育、教育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组建舞蹈、戏曲等各类文体社团,经常开展广场舞大赛、戏剧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让他们强身健体、丰富生活。

形式多样的为老志愿服务活动,也是我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一大亮点。以为老服务信息平台为依托,我市建立健全了全市养老服务信息数据库、义工和志愿者信息数据库、60岁以上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其中,来自各行各业的余名年轻志愿者,经常帮助孤寡、留守、困难、独居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家务、清洗衣物、洗浴等,提供日常帮扶和精神慰藉服务,大大提升了老人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关爱农村留守老人方面,我市专门印发了《许昌市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组织文化下乡、义诊下乡等多种多样的为老服务活动,对农村留守老人进行精神关爱和心理疏导,构建起养老、孝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弘扬了尊贤爱老的民族传统美德。

许昌市民*局副局长盛亚涛表示,下一步,我市将通过*府扶持、社会力量运营、市场化运作,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养老服务人才评价体系,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能力,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互联网+”为手段、医养相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居家和社区养老“许昌模式”,也让每位老人都能乐享幸福晚年、老有所乐。(来源:许昌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