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地方上的知县,权力非常大,为何也弄得 [复制链接]

1#
在明清时期的官场上,有这样的一句话,叫做:破家的知县,灭门的府尹。这句话是说,如果知县、知府这种官员下狠手的话,能把人折腾的家破人亡。但官场上还有另一句话: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这句话是说官场上的难处,如果与自己的上级在一个城市,那做官是非常憋屈的。在元朝统一天下之后,建立了沿用到现在的行省制度。明朝建立之后,将行省制度进一步完善。按照明清时期的规矩,每个省都是巡抚,这是封疆大吏。一个省划分为几个府和几个州,例如河南省被划分为8个府和2个州。每个州府还会划分几个到10多个不等的县,有的府只有几个县,但有的府能够下辖20多个县。请注意,县以下是没有继续划分的,乡里一般都交给那些德高望重的乡绅们来维持。所以说,知县是最低级的地方官。按照明清时期的规矩,知县虽然是知府的下级,但大家的责任不同,知县每半年去参见一次知府就可以了,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己就是绝对的老大。按照规矩来说,知府轻易不会去各个县城。所以说,知县在自己的辖区里威风十足,一出门经常是前呼后拥。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那就是府城的知县。一般来说,府城里会有一个知府、一个知县。例如河南省的许州,当年就有一个许昌县。与知府大人在一个城市办公,知县基本上成了知府大人的下手,所以说叫做:三生作恶,府县同城。当然还有更尴尬的情况,那就是省城旁边的知县。在明清时期,河南省的省会在开封,巡抚大人自然也在开封。面对强悍的巡抚大人,连开封知府都压力很大。开封城旁边就是祥符县,祥符的知县经常面对省一级的老爷们,丝毫没有其他知县那样的威风。顺便讲一些广州,广州周围的几个知县更命苦。因为除了要面对广州知府,还要面对广东巡抚和两广总督。在总督、巡抚这一级别的高压之下,知府、知县基本上都是跑腿的。不过这都不是最命苦的,最命苦的是京师周围的知县。在明清时期,京师周围有宛平、大兴等几个县。在京师旁边当知县,其实一点权力都没有。因为京师周围的店铺、农田,基本上都有关系。如果搞不好,甚至会得罪内阁大学士或者六部尚书这种大佬。所以,进士们都不希望在京师旁边做知县。在古代官场上,那种直接隶属的下级,一般不敢与上级叫板。因为上级拥有考核的权力,每年都会给自己的下属们进行考评。如果考语不合格,那这个官员很有可能被降级。除非自己的关系通天,直接认识吏部尚书或者*机大臣。如果没有直接隶属的关系,也会留一点面子。古代官场讲究同年、同乡、同门,一旦得罪了一个官员,其实是得罪了一群人。在古代官场上,也只有海瑞等几个人有这样的气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