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徐庶
徐庶(公元年-约公元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名士,本名徐福,字元直,豫州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仕于曹魏。在董卓作乱时,徐庶与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等道友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可以说是文武双全,他从小便开始练剑,喜欢行侠仗义。
曹操曾看上徐庶才能,希望可以为他所用,曹操得知徐庶十分孝顺,便利用这点将他骗到许昌,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徐庶在曹营中没有为曹操出谋划策,原因一是徐庶笃于对刘备的情义,回到曹营不是出于本心;二是其回到曹营之后,真相大白,老母愤而自缢。
第二年、荀彧
荀彧(xúnyù,公元年-公元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举孝廉出身,任守宫令。董卓执*后弃官归乡,率领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为常年任尚书令,处理*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事路线,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以逸待劳”、“声东击西”等。战术上,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制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第三名、吴道子
吴道子(约公元年—公元年),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相传吴道子年轻的时候,就因为超凡的画技而驰名,很多人向他求教,但吴道子性格谦虚低调,为了能让自己的画技更进一步,他离开家乡,四处游学,寻访高人。曾拜张旭为师学草书,张旭是唐代书法家,与怀素并称为“颠张狂素”,擅长狂草,书写全凭自身意气,草字虽奇怪百出,却无一点一画不合法度。吴道子在张旭的指导下,学习了草书和人物画。
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吴道子有画史尊称。他的作品有《天王送子图》、《八十七神仙卷》、《孔子行教像》、《菩萨》、《*伯》等。现存壁画真迹有《云行雨施》、《维摩诘像》、《万国咸宁》等。
第四名、晁错
晁错(公元前年—公元前年),颍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汉*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汉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晁错是西汉初年的一位重要*治改革家,他主张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他曾经向汉景帝建议削藩,但遭到了反对,最终,他的削藩*策失败了,被杀。
苏轼在《晁错论》中评论了作为西汉初年景帝时期的*治改革家晁错,总结了削藩失败是晁错被杀的原因。他认为,晁错被杀,首先有七国叛乱给皇帝造成的压力和受到*敌中伤的原因,又提出了另一个观点,即晁错自己也缺乏坚强的意志和临危不惧的精神,安于自保而难以面对并控制危机,有自己本人的原因导致。虽然晁错改革失败,出师未捷身先死,但其对推动历史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第五名、邯郸淳
邯郸淳(约公元年—公元年),一作浮,又名竺,字子叔(一作子淑),又字子礼(或作正礼),东汉时颍川阳翟(今禹州市)人,三国魏书法家,官至给事中,他著有《笑林》三卷、《艺经》一卷而著名,被称为“笑林始祖”,与丁仪、丁廙、杨修为曹植的“四友”。他的书法特点,按《古今书评》中的说法,是“应规入矩,方圆乃成”。另其书法艺术精湛有力,尤其擅长虫篆(似虫形之篆书)。《书小史》称其“志行清洁,才学通敏,书则八体悉工,学尤善古文大篆。
曹操素闻其名,召与相见,时五官中郎将曹丕博延英儒,欲招之入文学官属。临菑侯曹植也求淳,曹操遣淳诣植。淳由此入邺,与植交游颇笃,甚敬异之。*初中为博士、给事中。作《投壶赋》千余言,奏之,文帝以为工,赐帛千匹。有集二卷,散佚,存诗一首。曹植对邯郸淳赏识有加,曹植曹丕曾争相与邯郸淳结交,可见邯郸淳其才华。
许昌名人多集中在西汉三国时期,当时的乱世造就了许多许昌的人杰,三国时期,许昌是*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仅三国时期许昌名人就达四十几位,地位显赫。今天的许昌民营经济繁荣,带动了许昌当地的经济活力,胖东来就是今天许昌民营经济的显著代表,在此也祝愿许昌的经济越来越好,带动更多的人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