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万青
一个偶然的电话,得知老校长李景顺主任(老校长一直兼任县人大副主任,都这样称呼他。)已经去世半年多了。还有叫人不能接受的是老校长的夫人她老人家也在半年后不幸去世。这真使我缓不过劲来,我竟三句话没能说完,就对着电话一边埋怨我的这位学生这么大的事怎么不告诉我一声,一边泣不成声地自责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自己的第六感官曾经告诉过自己。
我真地怎么也不相信这突如其来的噩耗竟祸不单行地一下子全都降到这两位尊敬的长者身上,我不知道要说什么好,就叫俊杰立马给我找出化敏兄的电话,并特意嘱咐他不要过夜。我要给他通电话,我要一样地责备他,我还要向化敏兄做检讨。算起来,正是老校长去世的那段日子里,我曾不住点地想着该去看望一下老校长了。可是,由于事务确实缠身,我没有成行。哪知道,这是第六感官在向我发信号、传递信息,原来是真地有事儿了!怎么不叫我遗憾?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是老校长故意给我留念想吧!是他知道我工作忙才不让我去看望他的。挂断电话,我怎么也抑制不住对老校长的怀念和后悔,好好地独自失声痛哭了好久….
老校长生前,我只请他吃过一次饭。那是自三中分别好多年以后在市里的一家小饭馆里进行的,那次大娘也去了;在他晚年患下老年证期间,就是去年(年)夏天,我特意前往县城去看望过他老人家一次。真遗憾,只有那一次,就再也没有与老人家说过话见过一面。就是那一次,老校长还清晰地毫不含糊地叫出我“万青”的名字哪!老人家怎么会是“痴呆症”呢?我怎么也不相信!请老校长吃饭,到县城去看望老校长,全是我在离开老校长多年后渐渐产生的一份心愿。我要偿还这份情谊,而且这份完全发自内心的情愿越来越强烈,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干预或影响。可是我做得太少了!对不住老校长,还请您老人家宽宏大量,多多原谅您的学生!
现在,摆在面前的终究是事实。学生只有长歌当哭,默默祈祷,说声:老校长您走好,您永远活在学生的心里!
尉氏三中,原长葛三中,因为年毛主席视察天津南开大学时曾经表扬过,在全国是出了名的。年高考恢复后,曾被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八重点中学”,随后变更为河南省重点中学,享受国家直接经费补贴每年数万元。这时候,上级要求,三中为处级单位,须由一名县委副书记出任该校党的书记和校长。由于学校地处古镇之外的乡郊原野,闭塞偏僻,学校的领导人选不好派任。
在这种情况下,李景顺主任出任了学校的党支部书记和校长。他当时是尉氏县委常委兼县委办公室主任。按说他完全可以不去出任这一职务,因为他还不是县委副书记!可是组织上为难啊!他热爱自己所喜欢的教育事业,就挺身而出带上自己的家属和老小一家到三中安家落户了,一干就是近10个春秋。期间,由于受年龄限制,由县委常委改任县人大副主任。年的暑假期间,老校长听从组织安排,正式到县人大出任副主任,离开了他工作多年的名校――尉氏三中。
认识老校长是在年我上大学之前。那是我为应考,于年春末夏初通过我上高中时的班主任张万顺老师到我的母校尉氏三中去复习功课。有几次,我在二楼语文教研室外边的走廊上看到一位老者冒着夏季的炎热,在教学楼前满头大汗,汗流浃背地手握锄头除去当年栽上的小树的树坑周围的杂草。后来,我从我的老师那儿得知:“那位除草的是李景顺主任,现在三中的校长兼支部书记。”“啊!?…….”我当时心里就肃然起敬:他是一校之长,又是县人大副主任,他完全可以不去做这些琐碎的劳而无功的小活啊!真是为人师表的带头人啊!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我母校的校长是李景顺主任,而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是我上大学期间,他带领尉氏三中的一拨人到我新的母校许昌师专(现许昌学院)去参观考察学校的伙食改革情况,及其他业务方面学习取经。(当时许昌师专的师生一个伙、多窗口卖饭的做法在全国高校中是出了名的,交流过经验。)李景顺主任初到学校是见了我的,还有简短的聊天。记得他问我将来毕业后回去的事儿。
由于彼此间不很熟,加上当时学校已经向我说定要我毕业后留校,我们没有多说什么。考察结束后,许松鹤老师特意到我的宿舍“”房间去见我,一是告别要回去了,二是动员我毕业后回三中去,并说李主任人多么好,李主任那儿的工作由他去做。许松鹤老师为人心直口快,胸怀很坦荡,我们彼此间很合得来,说话也投机。其实就是当年我在三中复习时听了他几个月的课,他改过我的作文。说起来也应该是我的老师了。
后来,我真地放弃了留校,回到了三中任教。在我即将要前往报到的时候,我的老班主任张万顺老师带我一起去见了李景顺主任。那是午饭后,我跟随张老师进了李主任的屋。李主任正躺在一张简易的床上午休。张老师跟他打招呼,并向他介绍了我。他说认识,接着是问非问地说,不是回来了么?快要开学了,回去准备准备。看来李主任早有所知我来三中工作的事情,并且可以觉察到他对我的到来是欢迎的。这一拜见就这么简单地结束了。
到三中正式工作以后,我与李主任的接触多了,对李主任的了解也多了。总的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是我难以忘怀的:
他具有很高的领导素养和风度。
他平易近人。作为一个县级领导干部,他首先没有把自己看得多高,没有官架子,从不摆谱,而是以一个学校的领导身份与大家相处。知识分子圈里是不好混的。可是,在三中无论是教学一线的教师还是后勤员工也或是家属,男女老幼都能跟他说上话,合得来,包括学校里一些学生,他也有话交流,而且与他拉话都是开心的。他听过我的课,拉家常式地给我讲评;他多次到我所在的教研组给我拉话,谈思想,谈工作,谈生活,谈婚姻等,每次时间都不长,甚至就几句话,一支烟都吸不完的功夫,但都能明明白白地、自然而然地告诉我一种观点、一种道理,或者是一种要求和建议;有时是对我的工作进行了解,和我谈心,叫人受益非浅。我一个初来咋到的青年教师,能受到学校校长的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