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曹旭
她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老妪,着棉帽红袄,高大的个子,不驼的背和精神,缓慢的走到屋前。我不知道立足的地方,挑棉帘子让她先进后,自己背向几步,听到她推开另一扇窗之后,才进入社区办公的厅室,屋里面暖,等待工作员的时候,她回答别人说:“我都八十五了呀,还不死。给你们添麻烦了。”
说死时她轻松地笑着,满屋的七八个人没有吱声,我却听到远处的朋友说:“我先走,找他们几个去玩去。”
“先走。”是说一辆殡仪馆的汽车,遇到另一辆车拥挤,馆人对司机说,让他先走,让他“先走”的“走”,地方俚语的含蓄、礼貌与坦然,一走了之,看死如归,走啦。
但是,那个季节,我对有些醉了的朋友说,我望一眼地摊儿酒桌不远处的几棵落叶的杨树说:“你走啥哈,你别去了,那边的人少,先边走,现在这吧。”听完我的玩笑和劝说,他仰头哈哈笑了。我也笑了。然后,喝酒,不知道远处刚才回眸的乔木,是否又有斑斓的叶片,在微寒的风中,簌簌而下。那悲伤的灵魂啊。
去社区不知道是办事还是闲聊的老妪,已经不顾忌死不死,去不去,走不走了的,她的同伴走的太多,死,对于她,已经在等待了,倒是平静的吧,那秋叶之静美,那辽阔的死亡的寂静;若如有所愧意,应该是对生者的愧情,尤其是自己认为拖累了家人的病患者。
那一年的春末,梧桐树发芽的时候,紫色的桐华要忘情开满家属院和上班路上的时候,那五个女儿的母亲,对轮流尽孝的四个女婿说:“哎,孩子们呀,我也不走,给你们添麻烦了。”正伺候她的女婿说:“妈,你说那些弄啥,现在不是我们应该尽点儿心的时候。”
后来,同病房的我的母亲,先她而去。老太太想要我做最后一个女婿的,还有曾经病友的女婿,去看他们。那三姐说:没有多久,我妈也走了。那是六一路水利局的家属院,那里没有一棵桐树,没有紫色的青年,有没有风,忘记了。
三十年了,你们现在还好吧,三姐,谢谢你为我送母亲借我的手表,我傍晚六点等朋友们过来,抬我的母亲,医院,那个曹操运粮河畔的,那个四棵高大乔木的紫色桐华满天的灵堂。
☆作者简介:曹旭,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教师进修学校干部,笔名陈草旭变,近年来有数百篇散文、小说见散文在线、红袖添香、古榕树下、凯迪社区等文学网站,合著有人物传记《那年的烛光》。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