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河南许昌有一幅画卷城水相依
TUhjnbcbe - 2024/6/25 17:52:00

“许昌城水相依,环境优美,犹如一幅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年12月11日,提起河南省许昌市的城市环境,家住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的董晓婷表示。原来,前几天,受常居许昌的弟弟邀请,董晓婷带着家人专程到许昌游览了一番。

许昌城水相依,风景如画。史晶摄

在许昌,一家人先是沿步道环游鹿鸣湖,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微风吹过,湖面荡起涟漪,波光粼粼。两只小野鸭,时而在水上追逐,时而潜入水中,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叫。随后,一家人乘水上公交游护城河,将两岸与河面的风景尽收眼底。

“绕不开的是水,映入眼帘的是绿”,这就是现在的许昌。谁能想到,仅仅7年前,这座城市还被贴上“缺水”的标签。当时,许昌是全国严重缺水的40个城市之一。人均水量仅有全国的1/10,不足全省的1/2。由于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许昌市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了面积达73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区。

“水问题”严重制约着许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约着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解决好“水之源”“水之清”“水之活”“水之利”问题成为许昌市人民的强烈期盼。

人们日盼夜盼,终于盼来了“南水”。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终结了许昌缺水的历史,给许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许昌芙蓉湖美景朱宁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许昌段全长54公里,许昌市配套工程全长约公里。许昌市年分配水量2.26亿立方米,通过4座分水口门向许昌市区、长葛市、襄城县、鄢陵县、禹州市及神垕镇的8座水厂供水。

乘通水东风,年11月,许昌市超前谋划实施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水系连通工程三大水利项目。短短两年时间,许昌市上下同心,打造出“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水系格局。

5个城市湖泊、4片大型滨水林海、公里环城水道、多亩的城市中央公园、万株苗木的总干渠沿线水质保护生态带……既突出生态自然之美,又能满足人们健身、休闲、观赏和娱乐之需。

随着一幅“林水相依、水文共荣、城水互动、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画卷顺利绘就,许昌这个曾经因水而困的北方城市正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年4月,许昌市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全国第二个、全省第一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年10月,许昌市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省唯一。

每到夏天,荷花盛开。乔利峰摄

水,使许昌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为许昌市增添了经济发展新动力。借力水生态文明建设,许昌市倾力打造“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宜居花城——休闲之旅、神垕古镇——体验之旅”旅游名片,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禹州神垕,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黄河流域陶瓷文明的发源地,是我国北方的文化重镇和著名陶瓷之乡。古镇区内古建筑星罗棋布,保存完好。被中国古镇保护专家、泰斗阮仪三教授誉为全国“唯一活着的古镇”。

但这样一座古镇,却是禹州市最缺水的乡镇。镇原水厂每天仅供水立方米,缺口量大且用水成本高、水质差,严重影响古镇人民生产生活需要。

年1月,丹江水从南水北调总干渠流出,经禹州市任坡泵站,流向神垕镇,中原古镇终于迎来了一渠清水。

神垕的钧陶瓷生产名声显赫。但在厚重历史与华美钧瓷背后,是千百年来难解的缺水之困。

当地的匠人说,过去水质差杂质多,对瓷器的光洁度也有影响,现在用上丹江水,瓷器品质进一步提升,水赋予了钧瓷更高的“颜值”。可以说,没有南水北调的水就没有这座古镇,更没有钧瓷“活化石”。正是“南水”助力,全镇家钧陶瓷企业年产值达20亿元,竞争力、吸引力显著增强,在推动禹州县域经济“成高原”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许昌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郝晋董全磊)(原载于年12月13日《许昌日报》8版)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许昌有一幅画卷城水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