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杨书贞
道路雨水篦子破损易伤人,换个新的要多长时间?答案是“从发现到换新仅需1小时”。
卖桃的摊贩把摊子支在了公交车站台上,清理需要多长时间?答案是“从发现到处理只用20分钟”。
这,只是许昌“智慧城管”管理城市的一个缩影。
6月11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随“走进我们的小康生活”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进许昌“城市大脑”——许昌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百平方米的指挥大厅内,一片繁忙,41平方米的LED高清显示屏正反馈城市各主要干道的实时动态,几十名城管值班员正紧盯“大脑”后台并协调处理各种居民烦心事。
城市步道步砖上翘、某处路面有暴露垃圾、施工工地围挡破损、私搭乱建(突建板房)……值班员娄金随手给记者打开一处案件页面,城市乱象不一而足。经采集员拍照上传后,娄金将这些案件归口到相关部门并通知其处理,“最快20分钟,最长一天”这些案件被相关部门“领回”并解决。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解决,责任部门将在政绩考核中“上黑榜”。
大河报记者获悉,许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河南首个“智慧城管”便民服务平台,系统覆盖中心城区平方公里,全面受理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房屋土地、施工管理、突发事件等83类城市管理部件问题和74类事件问题。城市乱象的上报渠道也很多,比如城管信息采集员上报、热线投诉、移动采集车巡查、视频监控、便民服务平台投诉、转接等多种渠道收集城市管理问题。“上线10年来,我们受理各类问题40余万件,结案率达到99%。”许昌市数字化城管中心负责人王磊告诉记者。
在现场,记者直击了一个道路雨水篦子破损并迅速换新的全过程。魏武大道附近一个背街小巷一处雨水篦子破损,极易伤人,8:30分信息采集员在路上巡查发现并上报,9:28记者通过摄像头拍照发现,此处篦子已经焕然一新。
近年来,许昌依靠“互联网+”技术,城市管理的许多难题迎刃而解,市民成为最大的受惠者。“我们城市管理的难题原来没有统一的部门督办,处理效率慢也会出现责任单位间的推诿扯皮。现在,我们通过这一平台统筹管理改进城市难题,难题收得上来,派得下去,能快速解决。”王磊还给记者聚了个例子,比如城市井盖众多,有电力部门的、水务部门的、通信部门的、市政部门的等等。以前出现问题了,处理效率很慢。但是“智慧城管”上线之后,每个井盖都有“身份证”,哪个有事故隐患了,“能迅速归口责任单位,快的20分钟,慢的4个小时就处理好了。”让王磊十分自豪的是,“智慧城管”系统上线十年来全市井盖伤人事故发生率几乎为零。
“我们投入多万打造这个平台,真正收到的效益比这个大得多。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城市氛围更好了,市民生活更舒适了。”王磊说。
来源:大河客户端编辑:邱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