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曹操为何选择定都许昌,而放弃了繁华的洛阳
TUhjnbcbe - 2024/8/29 17:24:00
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曹操没有放弃洛阳,但彼时的洛阳一点都不繁华,而是人烟断绝的废墟。

建安元年(年)七月,经过长达一年的漂泊后,汉献帝终于虎口逃生回到了洛阳。八月,曹操从许昌赶到洛阳护驾。九月,汉献帝被曹操迎往许昌,并宣布迁都于此,改许昌为许都。

许昌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很低,作为都城也仅有这一次。

许昌规模不大,人口也不多,四周没有高山阻隔,不具备防御的天然条件。其周围也没有大的河流,水路运输也不太方便,不具备成为中心城市的先天条件。

这就怪了,曹操为何放着洛阳不用,偏偏要带着汉献帝蜗居在许昌这个不入流的地方呢?

洛阳已经是废都,恢复需要漫长的时间

当初光武刘秀定都洛阳的原因确实是这里比长安“繁华”,那时候的长安被赤眉军搞成了废墟,二选一,除了洛阳别无选择。

曹操之所以将汉献帝接到许昌定都,也是同样的原因,此时的洛阳跟繁华搭不上边,到处是残垣断壁,连活人都很难见到。

这一切都要拜董卓所赐。

五年前,关东联军讨董,面对联军的进逼,董卓知道自己已经不可能被关东士族集团接纳了,于是这家伙干脆就来了个釜底抽薪——迁都长安。

但从政治角度考虑,董卓这一招确实很高明,只是他的做法太缺德,为了毁掉关东集团的大本营,他竟然下令将洛阳,以及周边二百里全都毁掉。

财物抢光、宫殿民房烧光、人口除了能迁徙到关中的剩下全都杀光。

一声令下,军队立刻成了土匪。史书记载,董卓的军队甚至一路劫掠到了颍川郡,“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廷,尽为焦土……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

因此,这一次浩劫几乎将半个河南尹全毁了!

当汉献帝又回到洛阳时,虽然时间已经过了五年,但洛阳依旧是不见人烟。君臣一行窘迫到什么程度呢?史书记载,官员们被迫四处去摘野果子,挖野草,抓老鼠充饥,即便如此还是饿死了一千多人。

虽然汉献帝向周边各州郡发出了求救令,但几乎无人响应。饥饿之下,士兵们常常因为口粮发生火拼杀人的事。

“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

皇宫已经被彻底焚毁了,汉献帝当时只能居住在张让的宅子里,修缮工作由官员们亲自动手。没办法,洛阳找不到能干活的老百姓。

我觉得汉献帝这时候才真正理解老百姓的重要,没有民,他这个君什么也不是。

这样的洛阳别说当首都,想生存下去都难。

这事曹操看得很明白,哪怕他竭尽全力给洛阳运输物资,也无法支撑一个朝廷中枢系统。

迁都是唯一的选择,但这话不能由曹操说,否则很容易被人攻击为“挟持天子”。好在有人替曹操说出来了,此人就是董昭。

董昭原是袁绍的谋士,可惜袁绍有眼不识泰山,董昭便改换门庭投靠了张扬,并随同张扬一起护送汉献帝东迁。

董昭很有眼光,他早就预料曹操一定会打败袁绍,于是尚在长安时,他就劝张扬结交曹操,同时也为自己加盟曹操奠定了基础。

曹操到洛阳后,董昭单独拜见了曹操,向他提出了迁都许昌的建议。曹操正中下怀,于是由董昭出面周旋,说服了汉献帝以及大臣们。

可以说,曹操能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目标,董昭就是临门一脚的那个人。

许昌地处曹操的势力范围中心,安全性高

既然洛阳注定不能当首都了,迁到许昌有那么麻烦吗?需要兜那么大圈子吗?

我们分析这些事觉得理所当然,是因为过滤掉了所有的干扰因素下,其实当时的形势很复杂。比如袁绍那时候也动了迎汉献帝的心思,即便他不想迎,也绝不希望汉献帝落到曹操手上。

再比如护送汉献帝一路到洛阳的杨奉,他就反对迁都许昌,而且手上有兵还有粮。如果他要动粗,曹操还真不好办。

可是反过来说,正因为形势复杂,曹操将汉献帝裹挟到许昌的必要性才更强烈,洛阳太不安全了,汉献帝随时可能被别人抢走!

许昌就安全吗?当然,那里是曹操的大本营。

自从关东联军解散后,曹操回乡募兵,长期在陈郡、汝南、颍川一带打黄巾军。后来又在鲍信的帮助下将势力范围扩充到兖州,并建立了一支0万精锐的“青州兵”。

许昌虽然不够“气派”,但它处于曹操势力范围的腹心地带,绝对安全,汉献帝在这里谁也夺不走,除非曹操输光家底。

另外,许昌离洛阳不算远,三百多里,将来要是还都洛阳也不费事。这等于向天下人释放了一个暗号:东汉帝国依然存在,许昌只是皇帝的暂住地。

许昌只是权宜之地,还都洛阳是早晚的事

尽管曹操以许昌为中心,推行了屯垦政策,以增加粮食的供应量,但许昌其实并非曹操长期的安身立命之所。

因此,当他打败袁绍后,就立刻兴建邺城,将它变成了当时的政治中心,而许昌虽然名为都城,却只保留少量的官署。

这个举动很清晰地表明了曹操的态度,当初选择许昌纯属权宜之计。

问题是,曹操为何兴建邺城,也不愿意把有限的资源投在洛阳呢?

其实这个理由也很简单,第一个原因是时间太短,曹操占领河北是建安九年的事,距离迁都许昌才八年,这么短的时间,洛阳的元气尚不足以恢复。

第二个原因是洛阳与关中太近,当时曹操还没精力对付盘踞在关中的势力,仓促回到洛阳会影响整个战略布局。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用时间抹平洛阳的伤痕,这个地方具备先天的优势,水陆交通便利,经济活力强,当人口恢复到一定程度再去兴建就是事半而功倍。

曹操去世后,曹丕立刻将都城从许昌迁回了洛阳,并在这里接受了汉献帝的禅位。这表明,曹氏父子早就对洛阳形成了共识。

从建安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许昌过了25年的帝都瘾,也完成了从东汉到曹魏过渡的历史使命,终于光荣退休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曹操为何选择定都许昌,而放弃了繁华的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