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杜文育李思远
11月8日上午,许昌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许昌“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情况。日前,许昌市委、市政府印发《许昌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分三个阶段实施,打造四大亮点,重点开展八项任务,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无废城市”是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今年4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公告,许昌成为全国“11+5”个试点城市之一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10月31日,许昌市委、市政府印发《许昌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该实施方案从重要意义、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形成依托许昌优势、具有许昌特色的“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年底前为试点阶段,“无废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政策制度、技术路径、典型示范等基本形成,许昌“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取得的先进经验得到总结和推广。年底前为建设阶段,许昌“无废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固体废物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公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增强。年底前为提升阶段,实现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许昌城市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相契合,“无废城市”愿景得以实现。
在指标体系引领下,许昌市将围绕打造“无废产城”制度链、“无废乡村”生态链、“无废经济”发展链、“无废文化”传承链四大亮点,重点开展构建绿色循环生产方式、建立健全“无废生活”体系、打造清洁“无废乡村”、强化城市危废安全保障、培育“无废产业”经济活力、实现城市固废智慧管理、彰显“无废文化”魅力、探索创新机制体制等八项任务,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全面启动,试点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打造“无废产城”制度链。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各项管理制度,细化强制垃圾分类的流程和监管措施,提升城市居民分类意识。加快推进末端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餐厨垃圾处理厂的建设,积极谋划生活垃圾分拣中心的建设,形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完整的完整闭合链条。强化建筑垃圾减量与利用。持续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特许经营、循环利用”的建筑垃圾管理模式,进一步探索完善“行业监管、属地管理、统一清运、分类处置、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深入推行“源头管控有力、运输监管严密”的管理模式。
打造“无废乡村”生态链。创新推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减量化,探索建立政府引导、财政支持、生产销售商为主体、农户积极参与的农药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试点。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推广种养结合模式,鼓励规模养殖场开发利用周边农地林地资源,配套发展种植业生产,就近消纳畜禽粪污。探索集畜禽粪污、餐厨垃圾等多种有机废弃物协同的综合处置模式。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打造集农作物秸秆收运、原料生产及制造于一体的三产融合模式,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打造“无废经济”发展链。重点围绕传统产业实施绿色化改造,以企业为主体、以标准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打造先进典型和标杆企业,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提升工业绿色化发展水平。同时,通过技术改造、设备升级、环保倒逼等方式,引导企业由粗放、低效、高耗能、高污染,向节能、高效、高端化、绿色化转变,努力实现工业经济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打造“无废文化”传承链。充分挖掘“无废”文化内涵,颂扬“莲文化”精神,彰显“无废”理念,打造许昌“无废城市”文化名片。借助许昌“曹魏古都”的厚重文化氛围,加强文物学术研究,挖掘许昌“三国”无废历史。充分发挥本地文化活动作用,将“无废”理念融入“三国文化旅游周”“灞陵桥新春庙会”等各类文化活动,开展“无废”理念教育,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扩大许昌“无废城市”影响力。
来源:大河客户端编辑: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