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鹤壁市淇滨区黎阳路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的重要抓手,以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为目标,坚持“系统改造、院院‘四合’、街院一体、共建共享”的总体改造思路,增颜值、提品质、拓内涵,探索走出一条符合黎阳实际的老旧小区改造的路子和适应现代社区治理的新途径,真正将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累计完成改造小区59个、改造面积约78.58万平方米、惠及户,“四合”老旧小区改造模式在全国推广,九大院小区被住建部评为老旧小区改造优秀案例,九大院、锦绣江南小区被住建部和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个“加强物业管理、共建美好家园”典型案例。
赋“始”周全,予“终”深远,改造“一步到位”
坚持以系统化思维统筹推进,思长远、谋全局、干在实,在统筹兼顾中实现协同推进,在扬长避短中提升整体效能,促进城市治理体系的科学化系统化构建。
前瞻性思考,知胜始战。坚持前瞻性审视和谋划,吃透“三情”,下好先手棋,多看几步棋,打好主动仗,确保不干则已,干则必成,成必精品。一是吃透“上情”定方向。通过邀请专家培训、进行集中研讨等方式,组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省、市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部署方针,把准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干等重大问题,把上情吃透、把政策用活,对标对表抓落实,确保决策正确、思路准确、方向明确。二是吃透“下情”打基础。坚持问题导向,街道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带队深入小区楼院查看现场、走访入户,找痛点、摸堵点、查难点、明盼点,汇总梳理问题余条,全部融入项目规划建设统筹解决,切实把问题解决到点子上。同时,深挖优势特色,因地制宜规划、分门别类施策。三是吃透“外情”拓思路。找准更高参考系,先后组织赴郑州、开封、安阳等地讨教取经,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启迪思路,在兼容并蓄中走自己的路,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吸引许昌、濮阳、平顶山等地前来考察学习。
全局性谋划,系统推进。坚持以打造高品质北部新城为定位,围绕道路、管线、公共设施等突出问题,由点到面、由内到外、由近到远统筹推进,确保民忧问题系统解决,整体改造一步到位。一方面,坚持高标准规划。聘请深圳大学专业设计团队,充分衔全市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总体城市设计、北部新城规划等,根据小区不同特点,对照完整居住社区六大建设标准,从民生、生态、文化三个维度,对交通及停车设施、雨污管网、管线入地、健身场所、景观小品和文明元素等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既解决眼前问题,又兼顾长远发展,全方位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坚持全链条改造。坚持改管并重,在改造伊始,同步与管家帮、亚新等物业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先尝后买”的方式引进准物业,对“微”小区,通过“大带小”“好带差”捆绑模式进行托底进驻,59个改造小区实现专业化物业全覆盖,全面补齐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短板,实现前期改造和后期管理无缝衔接,居民生活环境和基层治理效能双提升。
规范性实施,民生为本。坚持“为人民谋幸福”初心不变,以“三化”规范改造过程,确保改出形象,改出质效,改出民心。一是责任落实网络化。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为政委、主任为总指挥、班子成员为副总指挥、相关社区书记和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指挥部,组建办事处、社区两级10个专班,构建严密的责任网络。建立联席会商制度,每周听取推进情况汇报,会商解决问题难题。二是作业过程标准化。制定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细则,从招投标、开工前准备、开工建设、竣工验收、长效管理5个方面梳理45项具体操作步骤和所需材料,制定居民意见登记表、实施程序表、满意度调查登记表等文书模板,对改造过程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三是群众参与全程化。建立群众全过程参与机制,改造前,通过召开居民代表会、电话沟通等方式,征求意见建议余条,精准锁定群众所需;改造中,聘选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群众质量监督员队伍,聚焦原材料、改造质量、施工进度和资金拨付等环节,进行实时监督;改造后,邀请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与项目方、质监站等部门逐项验收,让居民以“主人”身份参与到顶层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维护全过程、各环节。
赋“老”活力,予“旧”新颜,院院“四合”一家
积极探索符合街道实际的楼院合、组织合、服务合、人心合的“四合”模式,实现服务设施、公共空间、物业管理共建共享,四合院、九大院成为鹤壁老旧小区改造的靓丽名片。
楼院合,拆墙通路,提升外在颜值。针对部分老旧小区街老、院老、房老、设施老、生活环境差“四老一差”困局,创新实施合小并大、合乱并整、合块并片“三合三并”工作法,实现空间、设施共享。一是路通成邻,创造空间。先后整合小区13个,涉及楼房28栋、居民户,拆除围墙余米,打通新修小区道路15条,“微小区”合成“大小区”。通过盘活小区及周边存量资源,新增可利用空间余平方米。二是统筹利用,强化功能。利用新增空间规划建设邻里中心1个、新增停车位余个、安装集中充电桩余个。同步安装门禁系统,接入智慧安防小区51个,接入率%。并有针对性地配建居民最需要的养老、托育、助餐、体育健身等各类设施,强化小区服务功能。三是提升“颜值”,破茧成蝶。坚持空、墙、地三管齐下,实施强弱电入地2米,清理“空中蛛网”20余万米,新换照明设施盏;新修雨污分流管网0米,新增绿化面积平方米,新打造文化长廊7条;新打造墙体彩绘余平方米,旧小区焕发新活力。
组织合,凝聚力量,齐推改造共建。充分发挥党支部、物管委、网格单位等作用,合力推进小区改造、管理,有效提升改造质量与效果。一是优化党组织设置,强引领核心。组建“红色邻居”、“四合院”等一批联合党支部,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建在楼栋里、党员中心户设在单元中,组织党员开展问题攻坚、矛盾调解等活动,打造小区改造的核心带头力量。二是打造“红色物业”品牌,强推进主体。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网格协同的“红色物业”模式,建立周民情恳谈会、月问题协调会、季工作评监会“三会一体”共治共商机制,及时协调解决迫切问题,建强改造推进主体。三是整合网格资源,强多轮驱动。建立资源、需求、服务“三张清单”,向电力、燃气、通信、消防支队等共建党组织发出问题“集合令”,协调解决小区线缆杂乱、飞线充电等治理难题,协调水、电、暖、通信等公共服务事项进小区,凝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
服务合,内强外联,拓延服务内涵。坚持“三分建、七分管”,把老旧小区改造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构建“大服务”格局。一是建设“邻里中心”多元服务。高标准规划建设“四合院”、佳和豪苑等邻里中心2个,设置党员活动区、居家养老区、儿童乐园区、读书休闲区,打造集“悦”读、议事、咨询、服务等为一体的“共享家”,服务周边近00人。二是打造“一刻钟生活圈”借力服务。把“一刻钟生活圈”作为提升老旧小区服务水平的有力助手,有针对性地配建、引进养老、医疗、幼教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服务功能、资源利用“深度融合”。建设全市首个街道级综合养老中心,与9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形成“1+9”养老服务体系。三是建立“暖阳服务队”主动服务。动员余名群众成立“暖阳服务队”,下设睦邻友爱、邻里矛盾调解、安居服务互助等70支分队。各分队结合自身优势,发挥专业特长,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余次,成为社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人心合,共心共情,深化睦邻友好。将拆“心墙”、合“民心”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最终目标,打造有人情味、文化味的小区,让咫尺陌邻变睦邻。一是睦邻阵地建设聚民心。配套建设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平方米,高标准打造近距离服务群众阵地。将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小区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小区文化氛围,使小区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二是睦邻活动熏陶暖民心。定期开展“和美楼栋”“和美家庭”“和美居民”“最美志愿者”“十佳楼栋长”评选活动,常态化开展邻里互助、孝老爱亲等志愿活动,在传统节日、周末等时段,组织开展义写春联、百福送老人、端午节包粽子等文体活动,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三是三级议事制度解民心。探索建立“街道、社区、楼院”三级居民议事会制度,在12个社区推行“红色代办”、“红色议事厅”、“说事评理会”等一系列服务措施,将议事制度延伸到楼院,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6起。
赋“背”静美,予“小”特色,街院“一键美颜”
坚持内外兼修、软硬同施,整合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资金,打造海棠书巷、梅花艺巷、食字街、了不起小巷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小巷,串点成线,使老旧小区改造由单个小区向连片街区纵深推进。
突出同步推进,街院立体改造。坚持背街小巷与老旧小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改造、同步验收,由内而外提升“家门口”的幸福感。一方面实现基础设施无缝对接。有机整合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专项改造方案,协调有关单位协同规划、协同施工,实现小区、小巷地下管网、“四网合一”项目等同步建设,强弱电整体入地,给排水、供热管网一体提升。同时,系统增加消防、监控、照明等设施,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换新装。另一方面实现文化氛围同步营造。将小巷作为小区文化的延伸,从建筑风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方面,打造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整体“套装”。对海棠书巷道路、绿篱、小品、两侧楼院建筑和沿街商户等进行综合提质改造,高标准打造仿古文化墙余米,从景观小品到墙绘,从形式到内容,均突显“读书”文化,飘溢的“书香”与桃源小学的“书声”相互呼应。了不起小巷以宣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为主,与“四合院”的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文化氛围相辅相成,共同构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宣传阵地。
突出特色规划,雅俗皆彰气质。突出“一街一特色”,充分挖掘历史底蕴,打造有质感、有文化的特色、精品街巷,海棠巷、梅花巷获评鹤壁市“最美街巷”。一是海棠巷以“书”为媒,彰显文化底蕴。以周恩来总理喜爱海棠及其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契合点,以“海棠花开·书香四溢”为主题,营造一方书香净土,把阅读的生命绽放在基层,效果体现在基层。二是梅花巷以“艺”为媒,彰显艺术魅力。以创新为主题,将古代四大发明、现代新四大发明的理念与景观雕塑、互动装置等融合,打造城市公共文化艺术空间,增加市民与街道景观的互动性。三是食字街以“食”为媒,彰显烟火气息。以“美食街”为定位,把城市管理的“老大难”变成城市北部新晋的网红打卡地。四是了不起小巷以“人”为媒,彰显道德风采。以“了不起的平凡人”为主题,通过人物长廊、人物展厅、宣讲区、浮雕墙等,分享名平凡人的“了不起”故事,点燃身边人的“道德光源”,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突出“软”“硬”结合,全面提档升级。始终做到颜值与内涵并重,在打造高质量硬环境的同时,赋小巷以灵魂,使其真正“动”起来、“活”起来。一方面,以活动聚人气。海棠书巷利用两侧绿化地带,建设海棠书市和海棠书苑,海棠书市每周六举办“换书大集”,截至目前共举办30余次,成为全市最大的露天二手书籍交易市场;海棠书苑“鹤鸣轩”为读书交流区,邀请鹤壁市作协、鹤壁市诗歌朗诵协会、鹤壁市文联等组织,开展名家讲坛、朗诵、读书分享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场,为全市文学爱好者提供分享、交流、展示平台。另一方面,以产业激“生”气。食字街盘活长期闲置门面,搭建招商平台,定期举办美食品鉴、红歌比赛、舞蹈演出、书法绘画展示等活动聚集消费群体,引进餐饮、商超、酒吧等商户户,房屋出租率达95%,吸引了周边近万名群众。海棠书巷依托巷内6间独具特色的小木屋,以“0”房租引进“樊登书屋”“尚书房”“核桃书店”等商户入驻,为微市场主体营造良好“微环境”。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