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客家民系的形成与来源
TUhjnbcbe - 2025/2/11 17:48:00
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yufangbaojian/36669.html

一个民系需要在一定的地域,有着一定的人口、共同的文化才能形成。客家民系的大本营在赣州、汀州和梅州。

客家三大洲的历史变迁之赣州

赣州在秦代的时候开始设南野县,汉代时增设了赣县、雩都县,在魏晋时设南康郡,隋代为虔州,南宋初才改为赣州。唐代的人口在开元的时候是3.28万户,到天宝年间达到了3.67万户,元和的时候更少了。整个唐代赣州辖11个县,北宋的时候辖13个县,到北宋后期崇宁元年人口达到7.2万户。到南宋时,南宋初是12.1万户,在淳熙年间达到了29.3万户。

客家三大洲的历史变迁之汀州

汀州西晋的时候建立了新罗县,在唐开元24年建立汀州。天宝时候的人口才0.46万户,建中的时候0.53万户,辖3个县。在北宋的时候,人口增加很快,北宋初是2.4万户,元丰年间达到了6.6万户,辖5个县。到了南宋的时候,在保佑年间人口达到了22.3万户,辖6个县,人口基本稳定。

客家三大洲的历史变迁之梅州

在梅州,南朝的时候设置了程乡县,五代的时候设敬州,北宋时改为梅州。在唐代人口还是比较少的,才0.18万户。到了北宋太平兴国时期人口增加到0.万户,元丰时达到1.2万户。从人口来看,唐代人口普遍比较少,北宋的时候开始增加,到南宋的时候达到了一定的峰值。

为什么说客家民系会形成于宋代呢?第一,人口的增加。到南宋的时候更多的中原汉人融入了赣闽粤客家文化圈,在这个文化圈里面,客家方言也形成了。第二,经济发展。南宋时汀江航运开辟,形成了赣闽粤经济带,民间的交流很成熟。第三,共同信仰的形成。南宋时妈祖信仰、定光佛信仰、伏虎祖师信仰得到了百姓的信奉。第四,县份的增多。中原文化得到传播,宋代汀州进士有多人。

客家学者谢重光先生说:既然南宋时客家人已经形成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社会心理素质,共同的语言——客家方言,那么,肯定客家民系至迟在南宋已经正式成立,应该是较合宜的。

何谓“客家”?客家是西晋末至唐宋时期中原汉人由于战乱等原因南迁到赣闽粤边区,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具有独特文化的汉族民系。唐宋时期是第二次、第三次大迁徙的时间,更多的中原汉人从北方到南方,从赣北、赣中进入赣闽粤边区。客家民系的主体是中原汉人,且是由于历史原因南迁而来。

林开钦先生在《论汉族客家民系》中提出了形成客家民系的四大特征:一是有脉络清楚的客家先民,二是特定的地域条件,三是特殊的历史年代,四是独特的客家文化。由此,可以说明前面的定义恰恰是符合的。

客家人有强烈的寻根意识,很重视追宗念祖。在客家地区,每一个村庄都有姓氏祠堂、族谱,从这些堂号、郡望、族谱,就可以知道客家人根在中原。

堂号,是同一姓氏族人的共同徽号,以其姓氏的发祥祖地,或以其声名显赫的郡望所在,或以先世的嘉言懿行、祖上的功业勋绩作为堂号。常见的客家姓氏堂号:刘氏是彭城堂,彭城在今天的江苏徐州;陈氏、赖氏和钟氏都是颍川堂,都在今天的河南许昌市禹州市;邱氏是河南堂,在今天的河南封丘;王氏是太原堂,在今天的山西太原;黄氏是江夏堂,在今天的湖北江夏;李氏是陇西堂,在甘肃陇西,张氏是清河堂,是今天的河北邢台清河县;吴氏是渤海堂,在今天的江苏丹阳县;林氏是西河堂,在今天的河南淇水;杨氏是弘农堂,在今天的山西洪洞县。从这些姓氏堂号可以看出,都是在长江以北,说明是客家先民来自于中原的。#客家#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民系的形成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