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国民间故事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县卷
TUhjnbcbe - 2025/4/2 19:02:00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疗效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61155.html

本卷故事分神话与传说。传说分为:人物传说、地方传说、动植物传说、风俗传说。此篇为神话部分。

灶王斧的来历

很早的时候、有一年闹灾荒,庄稼颗粒不收,家家没有粮食吃,草根树叶都被吃得净光,如果再没有啥吃,人们都得饿死。

有一天,有人在大老远的地方发现很大一片从来没有见过的野草,上面结着样子挺古怪的黑草籽,就采下一些,带回村里,互相传看。谁也说不上是什么东西。有人说:“要是能吃就好了。”

有人说,“看样子像是有毒。”有毒无毒,看不出来,只有吃吃才能知道。谁敢第个吃呢?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愿意死呀!这时候,乔大爷说:“我先吃吃看,若是没毒。大家就有了度荒救命之物若是有毒,反正我也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无牵无挂的。”乔大爷吃了黑草籽,穿上衣服预备着死。一天过去了,一点儿事儿没有,他就对众人说:“大家快去采吧!这种东西不单能吃,还很好吃,只不过比麦子磨出来的面黑一点就是了。”于是,众人纷纷去采集这种草籽充饥,度过了荒年,并把这种东西叫成了“乔麦”。乔大爷死后,虽然无儿无女,但是来料理后事的人很多。人们为纪念他。请人把他的像画下来,贴在灶房里,常常在画像前烧点香、上点供,时间长了后人就把他当灶王敬了。

讲述人:金木,男,50岁,农民,文盲。

收集人:金花英,女,15岁,学生。

流传地区:长葛东部。

灶王爷

仙女游石固

石固村自古是个大镇,生意人也多,每年三月三是个大会。逢着这天。远近村庄,方圆百里的人都来赶会。从南寨到北寨,一直到天宝宫前,人山人海,有卖东西有看戏的,热闹哩很。

有年三月初三这天,天气很好。人更多。快响午时,只见天宝宫大殿上空有朵云落下来,原来是两个仙女踩着祥云下凡来了。她俩是天庭中的仙女,今天听说石固有庙会很热闹,就愉着来人凑热闹、没想到着地的那会儿,叫一个在河边放羊的老汉看见了。她俩装粉成农家闺女,老汉牵着羊跟在后边,向会上走去。

来到会上,“她俩见这么热闹的情景看个没完。那老汉把他看到的都说给人家,这样一来,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天上的仙女下凡赶会来了,一眨眼的功夫,就把她俩围得严严实实。围看的人真多。挤挤扛扛,她俩难以抽身。于是就呼来风雨,刹时间,刮大风,下暴雨,人大乱,都跑走了,俩仙女才脱身回天庭去了。从此,每到三月三石固会这天差不多都下雨。

讲述人:李素才,男,51岁,农民,高小。

搜集人:宋永军。男,40岁,农民

流传地点:长葛石固一带

恭都吃完

天王爷在庙内受完香火回到后宅,心里不高兴。天王奶奶问他为啥事皱眉苦脸,天王爷叹了口气,“唉!这官当着真难啊!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心叫我满足谁呀?”

原来今日庙会,三教九流的人都来进庙烧香、祷告。财主说:“老天爷,我要晒麦子了,你可得晴儿个好天呀!”长工说:“老天爷,掌柜的累得我们实在受不了,你可怜我们下力人,下场雨让我好好睡睡觉吧?”种桃树的说“俺的桃子刚熟,你可千万别刮风!一刮风桃就掉烂了。”船家说::“你得体谅我行船拉纤的苦处,无论咋着得刮风助助我们。”

天王奶奶听了天王爷的话,笑着说:“这么点儿事儿搁不住发愁。你就不会夜里下雨白昼响晴天,有风顺河走,别刮桃园。这样四恭不都吃完了。”

讲述人:周妞,女,70岁,农民,文盲。

搜集人:黄坡,男,34岁,干部。

流传地区:葛县东部

玉帝照镜

从前,樊楼这地方很美,有高楼有亭台。有天,玉皇大帝在天空照宝镜,在宝镜里奢到了这里的高大雄伟的亭台楼阁,比自已住的宝殿还漂亮。更使他奇怪的是这些楼都倒立着,他心里很纳闷,就派千里眼下凡界打探。千里眼一会儿回来了,说那些楼没有倒立。

玉帝就亲自来到人间,他变成一个白发老命,来到一条大河边,见河里边倒映着楼的反影,他心里一下亮堂了。玉帝忙赶到那地方,看着那些楼阁亭台。依山傍水,倒映到水中更美了,就挥笔颜手写下了“翻楼”二字。这事传到人间,久而久之,人们就把“翻楼”念成了今天的樊楼”。

讲述人:樊宝君,男,32岁,教师,中专。

搜集人:冯君芳,女。20岁,农民。

流传地区:长葛坡胡一带。

樊楼

八仙降妖建湖

在坡明北边有个湖叫幸福湖。听老辈人们讲,这湖原来不叫幸福湖,而叫温元湖。说起温元湖还有一段来历呢!

很久很久以前,在温元湖的湖心,有三眼大泉,泉里面各有一个水妖叫温水妖、冷水妖、热水妖。每逢夏季,三妖便翻起三泉泉水,使泉水漫淹,祸及周围百姓,淹没大片田园,人们无法生存只好背井离乡去逃荒。

有年夏天,八仙过海路过温元湖,看到三妖翻涌泉水祸及人们,十分生气。铁拐李对吕洞宾、曹国舅说:“人称咱们为八仙,供咱们牌位,咱们应该为人民造福。你们看三个水妖怪翻腾水浪,淹没田园,使周围人民无法生存,我们应该帮助他们解脱苦难”。吕洞宾、曹国舅以及众神仙连连点头称是,一齐来到温元湖。那湖中的三个妖怪看到八仙站在云头,吓得慌忙钻进泉底,不敢再出来,乐得八仙哈哈大笑。这时,铁拐李又对何仙姑说:“你取下三片叶子盖住三眼泉口,使那三妖永世不得再翻身”。仙姑点头答应,顺手摘下三片花辨,朝湖面撒去,那三片花辨刚到湖面,立刻变成三口大锅牢牢盖住三个泉口,刹时间,漫上岸的泉水都“哗”的一声回到了湖里。农民的庄稼得救了,八仙飘然而去。从此,三妖再也不敢翻涌泉水祸害百姓了。

百姓们过上了好日子,利用湖水灌溉田地,在湖里养鱼喂虾,不愁吃,不愁穿。百姓们清楚能过上好日子是八仙除三妖带来的,以后就不再叫它温元湖,而叫它“幸福湖”了

讲述人:白五,男,65岁,农民,文盲

搜集人:李天义,男,20岁,农民

流传地区:长葛西部一带

幸福湖

玉帝锁蛟

在岗杨村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村东的岗上有一条蛟龙,它的心底善良,岗上一年四季风调雨顺百姓年年丰收,人们都到蛟龙那里烧香还愿。时间长了,为了烧香方便,就在河边建起了一个庙,取名为蛟龙庙。

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这件事让玉帝知道了,玉帝很生气,说是蛟龙争了他的香火,打算惩办它,除掉它。玉帝就下令把所有的河水,并水都收了。这样,不仅蛟龙没有立足之地,当地百姓几乎要渴死,地干裂,庄稼晒焦。

蛟龙看到这情景很着急,就偷偷到玉帝那里偷水,连着几回都未得逞,还几乎把命送。蛟龙没有办法,就拼着命冒险到玉帝那里武力讨水。它单枪单马,人们不忍心它去送死,但它不怕,真的去了。蛟龙斗不过天兵天将,被捉住了。玉帝问他为什么来战,他诉说了百姓苦难,请求玉帝放水。玉帝说:“放水可以,你得留到天上伺候我,不能到人间给我争香火。”蛟龙答应了。玉帝给岗上下了大雨,庄稼活了,百姓有水喝了,就是蛟龙留到天上回不来了。大家为了纪念它,就经常到蛟龙庙烧香上供。

讲述人:杨万清,男,45岁,教师,高中

搜集人:郭保民,男,36岁,教师

流传地区:长葛和尚桥一带

济公治水

在长葛县城东北十一、二里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土堆,都称它为高庙。现在上面啥都没有了,但它的来历却一直留传到今天。

当年高庙一带是碧水连天,方园几十里的大湖泊。当地老百姓打渔种田和睦相处,过着幸福安乐的日子。

有一天,天上忽然乌云密布,在风大作,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刹时间下个不停。这时来了一个水怪,张着血盆大口,眼里放出阴森森的兰光,它一头钻进湖里,从此这片湖泊就被它霸占了。它常常兴风作浪。打沉渔船,残害渔民,淹没庄稼,当地百姓安乐幸福的日子变成了困苦恐惧。他们为了生存就去请有道行的和尚来降妖除怪,一连请了三个都被水怪吞吃了,再也没有和尚敢来了。人们整天愁月不展,叫苦连天。

有一天,一个衣服破烂,穿着破性,戴着破僧帽,拿着破扇子的僧人来到这里。他正是活佛济公。济公要去东海路过这里,见湖水发黑,就看出里面定有妖魔。活佛动了善心,他就在湖边舞扇作法,劝告水怪离开这里。谁知这个水怪狗胆包天,仗着自己的千年道行,不但不听劝告,而且要吃济公。它那里知道,济公是如来佛手下的降龙罗汉,法力无边。小小的水怪岂是他的叶手。它的爪牙刚伸出水面,济公拿掉僧帽,头上立即放出佛光瑞气千条。妖怪怕见佛光,一声怪叫就潜入水下,想从地下逃跑。济公把帽子一扔,陨光万道,罩住了水怪,水怪长,帽子长,始终逃不出去,最后一声巨响帽子变成了一个大土岭,把水怪压在了下面,大湖也就从此消失了。这座土岭是济公的僧帽所化,人们都叫高帽,以这感谢济公的救命之思。后来又在土岭上建了八八六十四间庙堂,给济公塑了像,镀了金身,年年进供,岁岁烧香,供后人瞻仰。这个地方也改名为高庙,一直留传至今。

讲述人:郭广治,男56岁,农民,文盲

搜集人:陈风仙,女26岁,工人

流传地区:长葛增福庙一带。

菩萨私访

在石象乡五里营流传着:“东京到南京,红苦寺的钟”,这样两句话。说的是很久以前,五里营有个红菩寺庙,敬的观音菩萨。庙主为了求得香火旺盛,特意请了一位铜匠要铸口大钟。可铸钟没铜,庙主就要求凡是来烧香求菩萨的,都得添铜,铜够了,开始生炉倒钟,倒了几次,钟就是不响。庙主灰心了,不响也就算啦。钟是倒的不错,有一百斤左右,两边还有钟耳,非常好看,就是打不响只能做样看。

一天,有一位老太婆来到庙里,说此庙不是兴添东西吗?我也没啥东西添,就把我的耳环挂在钟的耳朵上吧!她把耳环挂在钟环上。嘱咐庙主说:“我这一挂耳环三天内不准敲钟,等三天后你再敲,”话音一落转眼老大婆就不见了。老太婆走后,庙主为了给香客配钟声,没等三天就敲起钟来了。他这一敲不当紧,结果钟响了,不过只听四五里。后来有人说那老婆是观音菩萨下凡私访,要是听他话,三天后敲准听一百多里地。庙主为了感谢菩萨,就把庙改为红菩寺。

讲述人;芦电展,男,50岁,农民,初小

搜集人:柳治安,男,34岁,石象文化站专干

流传地区:长葛石象一带

中国民间故事是广大人民群众以自发形式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以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幻想,用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认真与思考。它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思想,抒发了劳动人民的淳朴感情,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持续更新中………下面为传说篇,有兴趣可以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民间故事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