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郭明拴的,莫过于他的患者。那些心脏有时跳得快、有时跳得慢,血管狭窄或堵死的患者,经过他的治疗,问题大都迎刃而解。因此,他在患者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作为在我市颇有影响力的心血管内科专家,郭明拴凭借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成为为无数患者打开生命通道的“救心人”。从医31年以来,他为“心”而辛苦,用“心”忙碌着。然而,他更是为“心”而欣慰,因为他的心中装满了无数患者,他的努力拯救了无数家庭,以妙手仁心绘就了一幅杏林春暖的动人画卷。
醉心医术心脏被称为人体的“发动机”,解决心脏问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心血管内科经常收治急危重症患者,极富挑战性。这些却深深吸引了执着、自信的郭明拴,让他坚定地选择了这门难度较大的学科。
“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这是郭明拴的从医格言。“对于医生来说,学习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每天都要学习,勤学、慎思才能不断进步。”郭明拴不经意的几句话展现出他的勤奋。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他认真细致、刻苦钻研的态度成就了精湛的医术。他十分擅长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熟练掌握了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技术。多年来,他在省级以上医学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许昌市科研成果10余项,使该院心血管内科处于市内领先、省内先进的水平。他将系统的医学知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地诊治每一名患者。
10多年前,郭明拴成功救治了一名因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导致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患者当时只有40多岁,入院时处于休克状态,四肢发凉。虽然患者病情危重,但郭明拴没有轻言放弃。经过抢救,患者最终好转,至今仍然很健康。“我很幸运能遇到郭主任。要不是他,我可能活不过当年。”患者感慨地说。
有时候,郭明拴对疾病的诊治让同事感到“惊讶”。一次,他收治了一名从外院转来的“心力衰竭”患者。该患者医院住院,出院前一天,患者上楼时出现憋气、胸闷、大汗等症状,医生认为是心力衰竭,治疗后病情却不见好转,医院。
很多人都以为是心脏方面的问题。详细询问症状、发病过程和病史后,郭明拴了解到,患者住院期间一直没有下床活动,且憋气、胸闷、大汗等症状是突然出现的,于是他为其诊断为肺动脉栓塞。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
郭明拴笑着将这种情况称为“突然想到”。然而,“突然想到”的背后,是他丰富理论知识的积淀、对蛛丝马迹的不放过和对问题的精准理解。
暖心服务在郭明拴看来,要想做一名称职的心血管内科医生,拥有精湛的医术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德行。他始终认为,心血管内科医生要做到“双心”,既要治心血管疾病,又要治心理疾病。因为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情受情绪波动影响较大,只有用心为患者服务,患者才能够放心治疗。
听诊器是心血管内科医生常用的诊断仪器。从医以来,郭明拴养成了一个习惯——给患者听诊前先用手把听诊器捂热。
“你可以摸一下,听诊器是非常凉的,突然一下子放在身上很不舒服。就是在炎热的夏日也是如此,更别说冬天了。”郭明拴一边说,一边将听诊器递给记者。每次拿出听诊器听诊前,他都会将听诊器在手里捂一会儿,等听诊器微微发热再为患者听诊。郭明拴这一细微的举动,让患者及其家属看在眼里、暖在心上。
白大褂是医生的身份象征。郭明拴尤其珍视白大褂,将其看作一种荣誉、一种救死扶伤的托付。每隔三天,他就要洗一次白大褂,上班穿白大褂时整理好衣袖,保持白大褂的整洁。“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体现着对患者的尊重。”郭明拴严肃地说。
见到患者,郭明拴会热情地与其打招呼。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郭明拴总是面带笑容、充满耐心,说患者听得懂的话,时刻为患者着想,让患者及其家属倍感亲切。
正因为如此,郭明拴拥有许多“铁杆粉丝”。在患者的印象中,郭明拴“没有架子,态度好,待人亲切,就像亲人一样”。很多患者和他打了十几年交道,早已成了朋友。
甘心奉献“潜沉从医十春秋,岂畏人消瘦。漫路勤为舟,研阅百卷,签纸盈双袖。”用这几句描写医生从医感受的诗词形容郭明拴并无不妥。在采访中,记者也切实感受到了他不辞劳苦的医者之路。
在31年的从医生涯中,郭明拴早已记不清楚,有多少次在深夜接到电话后马上起床,消失在茫茫夜色中;也记不清楚,有多少次通宵工作后,第二天照常工作;更记不清楚,有多少次在万家团圆的节假日里,奋战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线。
郭明拴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在医院值班时,他几乎不喝粥,也很少吃带汤的热饭,只是为了节省时间。对他来说,好好睡一觉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做心脏介入手术更是不易。做心脏介入手术时,医生需要穿上重15公斤左右的铅衣。负重长时间站立手术,导致很多医生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然而,更大的付出是冒着“吃”射线的风险,拿自己的健康换患者的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郭明拴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肩负着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用大爱之心演绎着“仁医‘心’术”。
(转自许昌日报)
◆◆◆◆◆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