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王建忠通讯员王玉岗李奕洁张金平
沃野千里,这里是中国粮仓河南!
在国人餐桌上,每十碗饭中就有一碗来自河南。河南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超过1/4的小麦、1/10的粮食,“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中原大地的麦田里有着生动映照。在河南粮食连年丰收的背后,“*策保障、标准支撑、业务集约、服务多元”的高标准粮田标准化气象保障体系起着关键的科技支撑作用。
“五进”目标奠基础造氛围
这两天,开封市尉氏县沈家村的沈永平每天都要到麦田里去,悉心察看刚露头的麦苗。在这片高标准粮田里,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是站在这块地里,提出了‘粮食生产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要求。”沈永平说,今年小麦出苗齐整,来年又将有一个好收成!
在尉氏县,高标准粮田面积比几年前翻了一番,沈永平家的小麦一亩地比往年平均多打余斤。尉氏县高标准粮田气象保障标准化示范园就在他家的麦田里。像这样的示范园,河南省气象局目前已建成95个,让像老沈一样的种地“老把式”有了科技底气。
早在年,中国气象局与河南省*府签署合作协议,启动探索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河南实践”的创新之旅。十年间,8次省部合作联席会议、19项涉及气象为粮食生产服务的项目,高位引领探索实践。在此基础上,“加强农业气象灾害自动化监测网和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网建设”被纳入《河南省人民*府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指导意见》,更多气象“硬举措”被写进《河南省高标准粮田建设标准》《河南省高标准粮田保护条例》《河南省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等。
不仅如此,河南气象部门先后与鹤壁、许昌等粮食主产区地方*府签署合作协议,实现了高标准粮田气象保障内容“进合作协议、进指导意见、进地方标准、进地方法规、进规划工程”的“五进”目标,奠定了良好工作基础和*策保障。
“六有”标准定细则强监管
鹤壁市淇县西岗镇的高标准农田里,温度梯度观测、雨量、土壤水分观测、可视化观测等农田小气候观测设备整齐划一。镇上的气象信息服务站还有智能气象服务触摸屏、预警大喇叭、视频会商系统等设备,农户在这里不但能查看天气预报,还可实时查询当前土壤墒情和灌溉、施肥、病虫害天气指数等。
这仅仅是全国高标准粮田气象保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一个缩影。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幸福介绍,“十二五”以来,河南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多万亩,相继建成了一大批规模为3万亩、5万亩、1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按照“有标准规范、有自动观测、有系统平台、有精细产品、有直通服务、有服务效益”的“六有”标准,河南省气象局已完成了5万亩方以上高标准粮田气象保障服务体系的整体建设。所有建设项目全面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布局、统一设备、统一招标、统一安装、统一运维”的“六统一”要求实施,全方位提升高标准粮田气象保障能力。
通过对现行的各类标准、规范、文件等进行梳理,河南气象部门共建立由两个大类、余个子类构成的高标准粮田气象保障标准化体系,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委的验收。
“高标准粮田为全省粮食持续高产稳产提供了保证。”*幸福说,高标准粮田气象保障标准化体系的构建,是这项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让中原粮仓的根基更牢靠。
藏粮于技求嬗变促循环
霜降之日,长葛市石象镇刘沙沃村高标准粮田示范园区里,麦苗露尖,绿意乍现。园里配备了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实时监测农田环境气象要素,并对小麦生长状况进行实景观测。气象科技人员根据采集的数据提出生产建议,农民借助手机足不出户就能掌握小麦生长情况、科学管理麦田。在浚县,农田小气候监测系统能将各类信息实时上传汇入大数据库,供农业专家们随时进行分析。
弹指一挥间,以犁、耙、水车等为主的农业生产重要农具,如今已成为博物馆的陈列品;“面朝土、背朝天”的田间耕作场景,渐行渐远;口耳相传的“看天种地”经验已不再是“金科玉律”。刘沙沃村种粮大户张秋红说,出门看大屏、在家看手机,智慧气象让移动端成为现代农民的“新农具”。
在河南,先进技术与现代农业融合的成果,不断突破人们对农业的想象。近年来,依托高标准粮田气象保障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河南初步建成布局合理、体系完善、功能先进、响应及时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预警业务体系。遍布田间的多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近百套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站等设备,形成了5万亩方以上高标准粮田全覆盖的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体系;天地空一体化的遥感观测系统,实时监控农田病虫害发展情况、作物苗情及田间墒情。粮食生产正实现由“藏粮于仓”向“藏粮于技”转变。
“中国人的饭碗里要装满中国粮”。秉持这一信念,一批批农业气象科技工作者潜心研究,农业气象服务产品覆盖了粮食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气象部门自主研发的河南省一体化现代农业气象业务系统等,实现服务产品查阅、大田实景监控、预警信息获取、农事建议发布及专家在线指导等多项功能。精细化农用天气预报系统、节水灌溉预报系统、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系统等一大批针对性更强的服务系统也先后投入应用。
“河南是农业大省,在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使命重大。”河南省气象局局长王鹏祥说,通过建设河南省高标准农田气象物联网、智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支撑系统、高标准农田生态业务分析应用系统和农业气象大数据应用中心等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确保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相统一,生产、生活、生态良性循环,农安天下的基石稳如泰山。
粮食满仓底气足天下安
尚庄村位于许昌市建安区和长葛市交界处,以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小麦亩产只有六七百斤。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成后,亩产超过0斤。尚庄村的变化,是国家高标准粮田气象保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成效的生动写照。
今年4月,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小麦赤霉病开始流行。气象部门联合农业栽培、植保、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专家进行会商研判,明确提出应充分抓住连阴雨前的有限时间,组织开展大面积喷药防控。随着省*府迅速部署,一场如火如荼的赤霉病防治攻坚战在各地上演,有效遏制了小麦赤霉病暴发态势。在小麦生产的全过程,智慧化、精细化、无缝隙的气象服务都如影随形。
今年河南粮食高产的好消息不断:浚县30万亩高标准粮食生产示范区成为河南规模较大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玉米平均亩产达公斤;永城市侯岭乡张井村的亩麦田,亩产达.9公斤,再创高产佳绩;焦作市小麦平均亩产达.5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满仓的背后,皆有高标准粮田气象保障服务的有力支撑。年,河南夏粮总产达.0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国务院对河南省按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且成效显著进行了督查激励。
粮安天下,江山如磐。根据规划,河南省到年将力争建成万亩高标准农田。高标准粮田建到哪里,优质气象保障服务就跟到哪里。河南气象部门将在气象现代化建设征途中不断探索实践、积累创新经验,稳稳扛起国家粮食安全的气象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