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建安区张潘镇盆李北村距三国遗迹毓秀台1.5公里,村里姓从的居民最多,还有姓李的、姓尹的等。据说,该村土壤为黑土,黏性大,先辈们多以制作泥盆谋生,故得名“盆李村”。随后,盆李村一分为二,分别为盆李北村和盆李南村。
以前,该村村民大部分到外面打工谋生。近几年,盆李北村*支部书记从红杰、村委会主任尹全民主动招商引资,动员在外做生意的村民尹全生回乡创业。尹全生流转该村及邻村土地多亩,成立许昌市秋实农业合作社,种植草莓、生姜,饲养“豆丹”,带动村民致富。“这是我们建设的面积平方米的卵房,能满足亩地饲养‘豆丹’。”日前,在盆李北村东边的一个院子里,46岁的尹全生高兴地介绍合作社建设的“豆丹”卵房。
提到“豆丹”,不少人可能对此感到陌生。若提起在大豆叶子上趴着、长五六厘米的“丈母虫”,你一定记忆深刻。这种看着有些“丑”、被村民称为“丈母虫”的粗壮青虫就是“豆丹”,是豆天蛾的幼虫。实际上,它是一种高蛋白食物,可做成味道鲜美的菜肴,并有一定的食疗效果。目前,中原地区食用“豆丹”的人还不多见,但在连云港、天津等地,有关“豆丹”的菜肴很受欢迎。这为“豆丹”销售提供了市场。尹全生介绍,他们把豆天蛾幼虫放入卵房,模拟其生长环境,待幼虫成蛾时,进行人工配对产卵。每年5月,村民将小米粒状的虫卵装入卵袋并固定在豆叶上,虫卵长成幼虫后会爬出卵袋,以豆叶为食,1个月后就可以收获“豆丹”。人工配对产卵是“豆丹”饲养的核心技术,可以实现一年饲养两季。每年6月底,第一季“豆丹”收获后可以继续种豆,9月放置虫卵,10月可以再次收获,产品主要销往天津、南京、连云港等地。“豆丹”在生长期主要以大豆短叶为食,对大豆的亩产量影响不大。“豆丹”和大豆的综合亩产收益有1万多元。
“这里的气候和大豆种植情况适合‘豆丹’饲养,发展潜力很大。”采访中,来自连云港的“豆丹”饲养专家祝秀华说,人工育种技术日益成熟,打破了“豆丹”饲养的局限。除了“豆丹”饲养外,许昌市秋实农业合作社还种植有“华硕”“奶油”等高品质草莓,个别品种明年元旦前即可上市。采访中,记者看到盆李北村村民从新友操作一辆小型手扶式拖拉机翻耕土地。他将自己家的土地入股合作社,同时负责管理种植有草莓的亩土地。除了工资外,他每年可从亩土地的利润中获得30%的分红。与从新友负责的地块一路相隔的一块地,种植的是“无丝*姜”。该地块的负责人是村民尹麦有。“霜降前后,这些姜开始收获,每棵产量约3公斤。新姜放入地窖储存,明年三四月可以上市。”尹全生说,合作社的多亩土地,目前由从新友、尹麦有、*强等10多名村民负责具体管理,平日用工多人,均是盆李北村及附近村的村民,其中贫困户有20多人。“小草莓,大产业,生姜家家有需求,‘豆丹’的市场越来越大。”在尹全生看来,投资农业大有可为。“明年,我们计划邀请周边的农户加入合作社。我们给大家提供草莓、生姜等种子和技术,农户收获后付钱,不用担心前期投资。合作社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实行规范管理、统一销售,让农户受益。”尹全生说。
盆李北村*支部书记从红杰说,农村进行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种植和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目前,村里建成的许昌市秋实农业合作社种养综合体项目,由3名*员担任管理员,负责日常工作。合作社通过“灵活务工、技术传授、入股分红”的方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该项目成熟后,盆李北村拟采取村集体土地入股、引导有能力的*员入股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提振村集体经济,将其打造成“*员带头致富项目基地”,探索乡村振兴的新途径。(来源:许昌晨报)